2010年4月27日

Cracks 裂縫


Edit / Posted by Geek C


Cracks,還記得CUZ在之前提過這部電影吧。在正式探討劇情前先讓C 很有私心的讚嘆一下。Eva在片中真是美的過分,Z妳快點看。然後再來跟我道歉!!沒錯~摩羯座很會記仇。

孩子們唱著聖歌,高跟鞋的聲音從遠處傳來。女孩們的眼光盯著走進來的人。
Miss G,說著瘋狂卻又富含啟發性的言語。孩子們崇拜又喜愛她,Fiamma,即將到來的孩子,即將在Miss G所帶領的跳水隊生活。



寄宿學校(讓我想到Gossip Girl裡的S…C腦裡的劇情都在亂逗阿),清一色的女孩子,女校裡總是有所謂的大姊頭(我知道這麼說有點粗俗!!),Di就是孩子間說了就算的人。同時她也是最崇拜Miss G的人。C是沒看過原著,不過在拍攝手法上呈現的Di應該是愛慕著Miss G。在新女孩來了之後開始有些變化。Fiamma跟著父親到過好多國家旅行。公主般的到來,漂亮的臉龐,童話般的經歷,脆弱的身軀。Di怎麼可能讓她好過。 

完美的一跳,吸引了Miss G的注意以及Di不悅的表情。Fiamma在餐廳裡的故事,讓Miss G歡喜不已。聽著Fiamma的經歷,Miss G更加著迷。

Fiamma對Miss G並不友善,Fiamma當著其他女孩的面拆穿Miss G的謊言。
Fiamma不崇拜Miss G反而不恥她。

許多影評對這部片的介紹多著重在孩子們的黑暗面。但C 看完這部片後卻想探討Miss G。 好~我承認我有點私心! 不過,Miss G是個複雜的角色。也正因如此又能凸顯Eva Green真的詮釋的很好。應該不會有人看到這裡就不看了吧。



Miss G,充滿活力又是個啟發性的人物。述說著自己遊歷各國的經歷,上山下海,體驗了無與倫比的人生。
Miss G,驚恐的走在大街上,害怕人們的眼光,拒絕與人接觸。
Miss G,授予孩子們無比的勇氣,激發孩子們的潛能。卻在受到質疑時無法招架。
Miss G,無比聰明。卻也愚蠢。
Miss G或許從學生時期就沒有離開過學校。
Miss G了解所有學生的想法及個性,這是她絕頂聰明的地方。但是她對Fiamma的了解卻是少之又少。



一昧的示好是她認為對的方式。
Miss G像是活在自己的世界中,當事情超出預料。那就是不適合存在在"她的世界"裡。Fiamma就是那個不適者。

其實Miss G對Fiamma的情感是很愚蠢的。自以為的了解,一昧的拉攏。最終卻又妄下定論的認為Fiamma不適合生存在自己的環境。



Miss G在自己的王國裡呼風喚雨,但是卻出不了自己的城堡。看著名信片內的風景,一切只是幻想。她才不在乎外面的世界,碼頭旁與船夫的對話道出了一切。
她絕對是個善於說故事的人,因為只有故事是她可以掌握的。

推薦大家看的原因是 Eva Green深刻的詮釋(這句是真心的!),以及Miss G對孩子們啟發性的談話。姑且不論Miss G虛假的一面,她的言語確實能讓人心鼓舞。

我怎麼覺得這篇被我寫的好無趣。嗯~~ 不然看看漂亮的臉也沒什麼損失嘛!!

2010年4月24日

But I’m a Cheerleader<戀戀模範生>


Editor / Posted by Bitch Z

在友人的推薦下,看完一部1999年的電影, But I’m a Cheerleader,中文翻作<戀戀模範生>或<啦啦隊長>well後者的翻譯其實比較有意思,我覺得是一部非常有意思又帶有嘲諷的小品。

故事的主角,MeganNatasha Lyonne飾演)是高中的啦啦隊隊員,被家人朋友與男朋友懷疑是女同性戀,有一天,她回到家看見她的好友、男友與家人還有一個同性戀治療中心的教練齊聚一堂,們聲稱她是同性戀,要將她送到"治療中心"接受治療,Megan為啦啦隊隊員為自己辯駁,但是大家紛紛提出證據:她在房間裡貼了Melissa Etheridge的海報,隊員們說Megan擁抱她們太久,還有她不喜歡跟男友接吻;well老實說,看到她男友在千里之外就把舌頭伸出來,放在嘴裡像刷牙一樣,我想沒有一個女孩兒會喜歡的。總之,在千百個不願意下,她還是被送進一個叫 True Direction 的同性戀治療中心,也就是幫助青少年從同性戀"轉回"異性戀。

同性戀治療中心,是的,裡面全都是同性戀,想把一票同性戀關到同一個地方是什麼情形?那簡直就像同性戀大本營或同性戀訓練營,本來只是懷疑自己有同性戀的傾向,進來後不僅確定的性向,還學會了一堆同性戀的文化與語言行舉止。靠!我超想去的這個道理就跟我們說監獄是"犯罪職業訓練所"一樣,本來只是在便利商店偷個口香糖近來,等出去的時候就學到了一身本領!

這個治療中心,看起來只有那個創辦人 Mary正常的,她的兒子 Mike看起來是個非常惹火的同性戀,教練以前是那裏的"病患",接受治療變"正常"之後轉作教練,但可以看得出來他只是壓抑住男性對他的吸引。主角進入這個治療中心後接觸到更多的同性戀。治療的第一步,跟治療任何一種心理疾病一樣,都是要承認自己生病了,因此 Megan就在同伴的支持與相逼之下大聲喊出:「I am a lesbian」,太好了!她本來只是懷疑自己是否受女孩吸引多過男孩,現在她終於確定了自己是同性戀。在我看來那I am a lesbian」倒像是充滿歡愉的吶喊。

這部電影從人物的描寫以至任何地方都充滿著嘲諷,第二個治療步驟就是認同自己的性向,男生就要打橄欖球與學修車,女生就要做家事與照顧孩子。是不是很刻板印象?誰規定男生就一定要用得髒兮兮,又是誰規定廚房就一定要是女孩兒的小天定?接著就是團體治療,邀請家長一起來參與治療還有找出為什麼是同性戀的根源(root然後是認識異性,兩性交流,最後如果完成了所有的"療程"就可以參加"畢業典禮",噹噹!你已經被治癒了,再也不會喜歡同性了,恭喜!

這部電影描寫的同性戀通通充滿了刻板印象,這也就是我覺得這部電影嘲諷的地方,編導Jamie Babbit本身是一名女同性戀,因此在她的電影裡所描繪出的刻板同性戀形象行為與認為同性戀是一種病並可以被治癒的觀念,正正是她對這些刻版印象的嘲諷。我建議各位用一種輕鬆的態度看待這部片,去看如何用喜劇的方式(在我看來是嘲諷)帶出嚴肅的議題,博君一笑。


2010年4月19日

Sarah Shahi再度面對Kate

Editor / Posted by Bitch Z

就在我跟 C 嚷嚷著我的愛人 Sarah Shahi 怎麼不見了?是不是息影在家帶小孩的同時,就有了她的最新消息,儘管這已經是上個月的事了……對!我很懶惰。

她即將獨挑大樑演出 USA Network 的新影集,Facing Kate!哈哈哈!這個名字有沒有很曖昧?!大家還記得 Sarah 是怎麼面對” Kate 的嗎?讓我用照片替各位回顧一下......
  
是的,想必 Sarah 演起來一定得心應手,因為她已經花過兩季的時間 Faced Kate了,大聲笑吧!

根據 The Hollywood Reporter 的報導,Sarah 飾演的角色 Kate Moening Reed 是一名調解人,簡單來說,就是調解委員會,如果在法律上有什麼紛爭,在進入法院進行訴訟程序之前,可以先找調解人來替雙方調停。Kate 本來是一名頂尖的訴訟律師,然後她看盡也厭倦了法律體系的官僚與不正義,因此最終她選擇了成為與律師對立的角色,調解人。(在法律的出發點上,律師是積極為當事人爭取最大利益的,而調解人卻是要求雙方讓步而尋求一個折衷辦法的,所以在這樣的法律觀念下,兩者的確是有衝突的。)

目前確定的是 Facing Kate 將有12集,90分鐘的第一集(pilot),其餘11集各60分鐘,但還不知道將於何時開播。

大家想不想念 Sarah Shahi 啊?看來她在螢光幕前塑造出的形象頗為強硬,在 Life 裡飾演不苟言笑的女警後,又即將出演法律人這樣嚴謹的角色,大家喜歡她強悍的形象還是懷念她性感火辣的DJ形象呢?我個人相當期待這部影集,不知道大家想不想看呢?


2010年4月18日

DOS沉默日

Editor/ Posted by Silent Z

四月十六對一些美國學生來說是一個特別的日子,在那天,他們可以選擇沉默,一個字都不說;哈!不知道老師可不可以參加這個活動呢?為什麼呢?因為那天是DOS--Day of Silence,且讓我自作主張的翻譯成「沉默日」。

DOS 始自 1996 University of Virginia的學生團體,現在成為 GLSEN Gay, Lesbian and Straight Educational Network. )每年度的校園活動,在每年的四月十六日,同性戀、雙性戀、變性或是支持 LGBT 的學生可以用沉默表達自己的性向,或表達對 LGBT 的支持。至 2008 年,全美已有 8000 多所國高中以及大專院校參加響應 DOS 。這個活動目的是希望喚起校園裡對排斥LGBT 的行為的注意與關心,例如欺負、騷擾 LGBT 學生。

Z很好奇,一年 365 天為什麼偏偏是四月十六?為什麼是保持沉默不是其他的活動?(是的,Z常常莫名的有殺死貓的好奇心)根據Z青春無敵的友人表示,好像是因為以前某年的四月十六有個青少年因其性向被殺害,所以後來就用那天來做紀念日(但Z覺得她在瞎掰,因為Z多方搜索都找不到相關訊息),至於為什麼是保持沉默,她也不知道,但是她覺得,那是一個另一種讓 LGBT 族群學生認識更多同伴或結識更多盟友的方式。另外,在 Z 友人給我的 DOS 傳單上最後一句話寫到:想想今天我們沒聽到的那些聲音(Think about the voices you are not hearing today.)。我覺得這不失為一個很好的反向思考,如果這個社會失去了 LGBT 族群的聲音,會是怎麼樣的?

由於照片照得不清楚,所以z在這裡寫上傳單內的文字[Please understand my reasons for not speaking today. I am participating in the Day of Silence (DOS), a national youth movement bringing attention to the silence faced by lesbian, gay, bisexual and transgender people and their allies. My deliberate silence echoes that silence, which is caused by anti-LGBT bullying, name-calling and harassment. I believe that ending the silence is the first step toward building awareness and making a commitment to address these injustices. Think about the voices you are not hearing today.

DOS 的網站上很酷,還教你在那天要準備些什麼,比如在嘴巴上貼上一塊膠布並寫上"Slience ",隨身攜帶便利貼,當老師問問題時或非說話不可時,便利貼就立刻替你傳達心意(真是比金莎還貼心)。Z 的友人真的很專業的買了兩大疊的便利貼,並且當天晚上很得意的告訴我,她把便利貼全部用完了,看看這些年輕人有多愛講話。至於學校老師對 DOS 的態度怎麼樣?那就因人而異了,有的老師比較善解人意,在那天就不會刻意要那些學生開口,但是有的老師就沒有那麼尊重 DOS 了,她就說有一個老師(事實上她用的字是 bitch )企圖要她開口說話,她死都不說,硬是在便利貼上寫字拿給老師看,老師就生氣了。

想要知道更多資訊的朋友們,可以上以下兩個網站:

DOShttp://www.dayofsilence.org/index.cfm

GLSENhttp://www.glsen.org/cgi-bin/iowa/all/home/index.html

2010年4月6日

父親的衣櫃

Edit / Posted by Geek C


C在Facebook上提到過先前看了一部電影,名為:父親的衣櫃(All about My Father),原文:Alt om min far。是一部挪威的紀錄片。兒子希望藉由鏡頭傳達父親的想法及找到自己的疑惑。

總觀的來說呢,我覺得裡面的觀念,大致上來說是需要被推崇的。先來說說主角"Esben",有兩段婚姻,第二段還正在進行中。兩個小孩,一男一女,男生就是記錄這部片的人了。Esben 是個醫生,跟大家一樣的每天規律生活,年輕時就結婚生子。一天Esben的第一個老婆Liv無意間發現Esben的變裝嗜好,Liv是不能接受的,Esben在當時感到羞愧而且也答應Liv絕不再犯。而這段婚姻也沒有在維持多久的時間就終止了。Esben亦無法放棄變裝!



Esben愛上了另一個女人Esben自己都覺得不可思議。很快的踏入二次婚姻,Elsa接受Esben的變裝嗜好,當Esben變裝的時候大家都叫他Esther,當然Elsa希望Esben處於Esben的時間多一些。

Esben的一生到目前為止經歷了兩個女人,而他自己不只努力的變為女人,而且更希望大家能接受。這是為什麼我推崇Esben的觀念,接著C將Esben所說的有意義的話列出來。當然這些話不是教條,能夠體會話中的意義就足夠了。

* 大多數人都不會在大庭廣眾下赤身裸體,我們的性別取決於我們的外觀,我們的外觀決定外界和我們的交流方式。女人的外表告訴我們其下有一具女人的軀體,反之毅然。

這絕對是社會中大多數人的想法,呼應我們親愛的Z的上一篇文章,就是因為有了這樣的觀念想法才會導致所謂的欺騙,當然我們無法導正目前的觀念,相信我,這比要不接受同性戀的人要去接受同性的愛還難,人都是直覺的動物,或許我們能做的是,讓人們在得知真相後不伴隨的污辱。



* 當兒子質疑Esben時對他說,就算你穿著女裝,我還是不會覺得你是個女人,不論你怎麼裝扮都一樣,Esben回答:如果你想了解我,不能用你自身的體驗來評論,因為你表達了你的一面之詞,這會讓我難過。
兒子:因為我不是個穿女裝的男人
Esben: 我也不是
兒子:那男人呢?
Esben: 在那個時候是不存在的。


這是我很喜歡Esben的地方,他很清楚的界定自己,但我也認同還在探索的人,這是你的人生,你可以自己決定的(okay~~我偷了攻其不備的台詞來用!!)

* 不平凡的人應該以平凡的眼光審視自己,反之,平凡人要以不平凡的眼光看自己。我們被分化,住在不同的世界裡,這樣是不對的,因為這會導致疏離。平凡人與不平凡的衝動脫節,每個人的身體都不一樣。

說的沒錯阿,越是在乎別人的眼光,越會讓自己陷入迴圈,而自信同樣是自己給自己的,就算需要別人的認同,心境的轉折也是自己能夠控制的。

* 我們可以輕易的說男人女人都是對的,這在社會中是佔絕對多數的,但是我們也不能忽視亦男亦女,或非男非女的人。

這種道理就跟走進Gay Bar或者Lesbain Bar當然在台灣還有T bar是一樣的,推開門,裡面一樣是男男女女,這是外表的觀感,那又如何,在當下每個人有不同的需求跟喜好,男生女生皆可入場,不在意你的外表,只要成年。社會如果真能如此,那會少很多爭吵。